104项科技成果拍卖达1.84亿 金额再创历史新高
“250万第一次,250万第二次,250万第三次,成交!”随着拍卖师一锤敲响,“翔毅智能双创服务系统V1.0”成为2017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拍卖会溢价率最高科技成果。该项成果起拍价50万元,经过32轮举牌,最终以250万元成交,溢价率400%。
4月28日,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办、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伍一公司)承办、浙江国拍协办,2017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拍卖会(以下简称“2017春拍”)举行,104项科技成果在浙江科技大市场拍卖,共有209家企业参加竞价,公告起拍价1.33亿元,流拍1项,成交103项,起拍价1.33亿元,成交价1.84亿元,溢价率38%。2017春拍是浙江省自2012年以来探索举办的第九届科技成果拍卖活动,成交量和金额再创历史新高。今年从“路演与春拍镇海专场”、“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成果专场路演”到“2017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拍卖会”和“‘张榜招贤’暨企业技术需求竞价会”,2017年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竞拍系列活动正一步步推向高潮。
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应向伟表示,科技大市场将高校、企业和政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打造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生态圈。通过拍卖,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,科技大市场的市场化运营体系更加完备,真正实现供给和需求的互动。
记者在拍卖现场看到,满座企业代表竞价“战况”激烈,号码牌“此起彼伏”。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“桑黄高效工厂化人工袋料栽培技术”以100万元起拍,经过11轮举牌,最终以300万元成交,溢价率200%。对此,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所博士、副研究员李有贵感到既欣喜又欣慰。
“这项技术我们2008年开始研究,到现在已经将近10年。通过拍卖会,我们和企业的对接更加便捷,科技成果也能实现产业化,带来社会效益。”李有贵说,这项技术产业化后,预计2-3年可以产生经济效益,研发团队会进行全程技术指导,希望通过产学研模式,延长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拍卖会上,17项工业设计成果首次亮相,敲响了工业设计拍卖“第一锤”,总起拍价是413万,总成交价是553万,溢价率33.9%。“工业设计成果在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‘定价’难题,通过拍卖形式来定价是较为公平、公正的方法,而且能体现工业设计成果的社会价值,普及和宣传工业设计的概念。”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马锦跃说。
据了解,工业设计成果上春拍只是开始,下半年浙江省经信委还将拿出一批代表浙江工业设计水平的,真正能够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起作用的成果来参加秋季拍卖。
记者了解到,2012年以来,浙江省积极探索开展科技成果拍卖,该拍卖已成为中国交易规模最大、成果种类最多、涉及领域最广、成效最显著、影响面最广的技术交易活动。截至2016年12月底,353项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共实现销售收入247.79亿元,实现利润15.7亿元,贡献税收11.73亿元。
“2017春拍是浙江省举办的第九届科技成果拍卖活动,这次拍卖最大的特点就是参与主体广泛,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输出的主体。”应向伟说。据悉,2017春拍104项科技成果中,48项为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,53项为来自企业的科技成果,3项为来自个人的科技成果,来自企业的科技成果占总数的51%,首次超过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,成为科技成果输出的主体。
马锦跃表示,浙江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道路上始终走在前列,科技成果拍卖就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种探索,但仍要继续解决“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,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”这个问题,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。
槌起,槌落。科技成果拍卖,这个让科技成果找到最佳途径转化为生产力的交易方式,正在浙江范围内生根发芽。各地科技大市场探索了市场化运作机制、构建了创新服务链、形成了合理商业模式、实现了常态化运行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来源:科技日报、中新网、浙江在线